简介

    地处陕西南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商朝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生息劳作的身影,在以后的历史中,汉中又一度成为兵家争战之地,如刘邦、诸葛亮等都以汉中作为军事基地。市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以“两汉三国”为主题的著名文化遗产,知名的景点有:褒斜道石门、拜将台、武侯祠、张良庙等。
    汉中市有“西北小江南”之称,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优美。南湖风景区山青水秀,再加上古朴精致的园林建筑,集天地灵秀于一身,是旅游避暑的首选之地。汉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这里还是世界珍稀动物大熊猫和朱鹮的栖息地,生态旅游是当地的一个重要旅游项目。

最佳旅游时间

   最佳旅游时间:春季、夏季。
   
春季山野返绿,百花盛开,是观赏山水秀色的好时机。汉中百万亩油菜花会在春季盛开,而“五一”前后还可到西乡的樱桃园参加西乡樱桃旅游节。夏季去汉中则可游山玩水、避暑休闲。但夏季时常有雨,出门最好携带雨具。
    汉中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季候区,汉中盆地,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穿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暖湿润。但冬季较为寒冷,秋天多阴雨,不是最理想的出游季节。

当地官方信息

汉中市旅游局

官网: (文物旅游局)
地址:汉中市兴汉路1号
办公室电话:0916-2214682     
咨询电话:0916-2222500     
投诉电话:0916-2222504     
传真:0916-2220089  


文化

两汉三国地
汉祖渊源
汉代以前,四邻的部族把中原地带的人称作“夏人”或“秦人”。自汉兴以后,改称“汉人”,相应把汉人之族,称为“汉族”。汉中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居汉水的中游。故名汉中。
汉王朝是从汉中发祥的。当时楚汉相争,刘邦先入咸阳,项羽负约贬封刘邦为汉王,想把刘邦困于汉中。而刘邦听取谋士们的计策,到汉中就国并烧绝栈道,松懈项羽的防备斗志。之后,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练兵聚粮。后又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率兵北入大散关,占领关中,逐鹿中原,扫除群雄,统一全国。待建立朝号,仍用“汉”字。
后来由于汉朝兴盛强大,周围国家和民族对汉朝非常尊崇。人民叫做“汉人”,文字称为“汉字”,语言称为“汉语”等等。连英国大布列颠百科全书也如是记载:“汉族的形成,始于汉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了汉中,才有了汉朝、汉族、汉字、汉学乃至璀璨夺目的汉文化,因此,汉中即可谓诸“汉”之祖了。
如今,汉中还有不少汉祖遗迹,如张良庙、古汉台、张骞纪念馆、拜将坛等。

三国纷争
三国时期,汉中这块“栈阁北来连陇蜀,汉川东去控荆吴”的战略要地上,曾经演绎过许多令人神往的纷争往事。
被称为中华民族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汉中屯兵八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 在勉县武侯祠西北处,还有诸葛亮当年于军务之暇读书之处;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葬于汉中定军山下的武侯墓。古时三国因定军山之战而形成鼎立局面,蜀汉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于定军山下,威名震华夏。刘备称帝后,封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镇守阳平关(即现勉县老城),死后安葬于马超墓。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英雄、智谋与传奇的时代,而汉中可以说是三国历史的重要舞台。至今,人们去汉中游玩,与三国有关的各处古迹仍然是不可错过的景点。


汉调秦腔
汉中的地方戏曲有汉调桄桄又叫汉调秦腔、南路秦腔以及桄桄戏,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并融合了当地方言与民间音乐形式,逐渐形成的一种梆子声腔剧种。汉调桄桄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南部的汉中与安康一带,并曾流传到川北、陇东以及鄂北等多个地区。汉调桄桄有着十分丰富的剧目,传统剧目就多大达七百多个,其中的《刘高磨刀》、《镔铁剑》、《夕阳山》、《水灌晋阳》以及《红缨披》等百余种剧目都为汉调桄桄所独有。汉调桄桄的唱腔属于板腔的变化体,其不仅有着秦腔的高亢与激越,并且体现出了陕南地方音乐优雅柔和的风格特点。汉调桄桄追求夸张的表演幅度,有“箍桶”、“撒莲花”、“耍椅子”、“棍架子”、“吊毛盖”、“变脸”、“换衣”、“揣火”等为数众多的独特技巧,还包括许多刀枪、棍棒、拳脚与腾翻等多种特有身段。

镇巴渔鼓是一种以曲牌和板腔综合体讲唱故事的陕西地方曲种。其以汉中镇巴话为演唱语言,一人兼多角坐唱,早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就已经在汉中地区十分盛行,相传与四川地区的竹琴有着密切的关系。镇巴渔鼓只有打击乐器渔鼓与简板作为伴奏,击奏鼓段有两种“开唱鼓”、四种“韵白间奏”以及三种“唱段间奏”。春倌说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民间的说唱艺术形式。每年的冬春季节,都会由春倌走村串户说唱,通常为一个人表演,表演完后,春倌会送给一张春帖,而户主则会给其粮食或钱的“封礼”。这种表演形式不受场地限制且不用乐谱,唱词非常广泛,可以说是“遇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汉中的秦岭巴山地区,自古就有传唱民歌与山歌的习俗,其所唱的内容丰富广泛,表演形式形式活泼多样。传统的陕南民歌情趣诙谐风趣,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分为高腔与平腔,表达的感情柔和细腻,体现出浓郁的川楚之风,与关中陕北民歌的粗犷豪放有着很大的区别。汉中山区的农民们集体换工在田间薅草之时,为了加快进度,会有一至三人在人群后,边敲锣鼓,边唱督工歌,所唱多为随机所编,尤其会在进度慢或是做活质量差的人身后边敲边唱,用以激励其加快干活的进度,提高质量,俗称为“锣鼓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