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旅游指南
简介
遵义,以遵义会议闻名于世,是贵州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贵州北线旅游的中心,列位于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湘江穿城而过,犹如一条玉带,把遵义分为新老城区。
茅台镇,茅台酒的故乡,位于仁怀市赤水河畔。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
赤水,因红军四渡赤水名留史册,而鲜为人知的是它美丽的自然山水。瀑布、竹海、桫椤、丹霞地貌、原始森林给了赤水“千瀑之市”、“竹海之乡”、“丹霞之冠”的美名。
贵州人把黔北的好风光形象地归结为“三洗”:遵义洗脑、茅台洗胃、赤水洗肺——即在遵义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在茅台品味国酒的醇厚,在赤水享受空气的清新。
来遵义,一定记得“洗”尽而归哦!
历史
遵义历史悠久。春秋时期,遵义属巴蜀等邦邻地;战国时为夜郎属国;秦汉时置郡。唐贞观十三年(639)置播州, 曾称“罗蒙”,宋更名播川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更名为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布政司。遵义一名即始于此。清雍正五年(1727),遵义及其属县划入贵州,改置遵义府。
到了民国中期,遵义设专员公署,解放后改为遵义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设立地级遵义市。
20世纪50年代以前,遵义还仅为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万的小城镇。经过短短五十年的发展,遵义已一跃成为贵州的第二大城市。
夜郎国
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的范围。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
此后,作为郡县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县”之名曾多次出现,与今遵义有关的,一是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所置的夜郎县,在今桐梓县境,为珍州的治所。二是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这个夜郎县。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大诗人李白被“长流夜郎”就是这里。
历史回顾地:夜郎城址。
土司制
土司制度是我国古代政府统治边疆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殊制度,唐代便有启端。土官既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当地的大领主,掌握着军、政、财权,对农奴可以“生杀予夺”。
自唐末至明末,统治播州(今遵义)的杨氏土司家族,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后,西南地区落后社会制度的重要代表。在遵义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杨氏 29代世袭统治播洲长达724年之久。到了明万历年间,杨应龙起兵叛乱,朝廷派兵平定后,才将播州土司改土归流,结束了各地大小土司各自为政的局面。
土司制度在遵义存在长达数百年之久,如今仍有墓葬、遗址和文物等大量丰富的土司文化遗存。
历史回顾地:杨粲墓、海龙囤遗址。
遵义会议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大肆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
历史回顾地: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娄山关。
最佳旅游时间
去遵义旅游,四季皆宜。遵义同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一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3℃-18℃,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遵义一年四季皆可游览,景点对季节也无特殊要求。
赤水洗肺
到赤水的游客,常会有呼吸清新空气后,肺部仿佛被洗过一样的愉悦经历,因此,“洗肺”一词便成为了赤水旅游的流行语。
赤水市没有什么工业,也就没有什么污染。630平方公里的景区,森林覆盖率则高达90%以上。一进入赤水,就仿佛钻进了绿色海洋。
楠竹为主的竹海一眼望不到尽头;四洞沟景区的四个美丽的瀑布周边,清秀绝伦的竹,婆娑的植物化石桫椤随处可见;十丈洞景区别具一格,植被自然十分丰富,裸露出来的岩壁在阳光下发出红色的光芒,河谷温度高,瀑布溅起的水花扑在身上很舒服。
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如果累了到这里洗洗被城市污染的肺,感觉会很好。
推荐体验地:十丈洞瀑布群、四洞沟、竹海公园、桫椤王国、燕子岩国家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