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概况

简介

    太原为山西省会,有“龙城宝地”之誉,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已达2500多年,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荟萃。
    太原是中原的北大门,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有无数历史遗迹。既有被岁月重新雕琢的古老石窟,也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各种寺院。还有繁华的“迎泽大街”和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范例奖”的汾河公园等等。其中,晋祠古典园林,其宋代的建筑和塑像尤为珍贵;天龙山佛教石窟,石雕像为中原地区罕见的佳作;龙山道教石窟,是中国仅有的元代道教石窟;双塔永祚寺,其“双塔凌霄”已居为太原的标志。

区域分布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已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
      太原市现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即: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小店区六个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三个县,古交市一个市,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计22镇61乡和50个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驻新建路,全市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

    太原,是我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十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这里有著名的“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新石器文化遗址”、“许坦型文化”等。 

    在七、八千年前的母氏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 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设置了太原郡,郡治晋阳。汉代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太原简称“并”亦来源于此。是时,太原已成为全国十三州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南北朝时,晋阳又是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始终保持着“霸府”的地位。
    隋代,太原是全国的第三大城 市,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强盛的唐王朝发祥于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
    唐代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战乱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赵光义灭北汉,焚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为废墟。一座历经1476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遭到彻底破坏。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晋阳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镇崛起,嘉祐四年,设太原府治。
    金、元时代,太原城饱经战乱。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为晋王,扩建太原城,为九边重镇之一。
    明、清两代,太原经济迅速发展,其矿业、商业、手工业,对全国的经济影响很大,有“晋商执全国牛耳”之誉。

    如今,太原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信息中心,也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现在,太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工业为主体,轻纺、电子、食品、医药、电力和建材工业具相当规模,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城市。

山西面塑
      面塑由来已久,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其造型古拙而富有生机、精致又不失古朴,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冀
     作用:面塑既可以作为婚嫁的信物,又可以当成寿诞庆典的贺礼。馈赠佳人朋友更是首选。
     民俗:婚娶的双方都要制作一些祝颂吉庆、美满幸福的面塑,内容有表示喜庆的“上头糕”、有象征夫妻和睦的“双面鱼”、有祝福一对新人相敬互爱的“龙凤配”、还有象征“莲生贵子”、“多子多福”的面塑、庆周岁、过生日的“虎送子”、“望子成龙”、“十二生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