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旅游指南
简介
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清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之誉,境内众多的古迹、遗址记录着淮安的辉煌历史。管鲍分金、漂母饭信、铁牛镇水,无数的掌故、传说埋藏在淮安的市井乡村。
淮安历史上英才辈出,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就出生在这里,此外还有汉代军事家韩信、抗金女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等,随处可见的名人故居、纪念馆给淮安增添了许多文化韵味。
淮安不仅人杰地灵,而且风景优美。沿大运河,环洪泽湖,山水相连,田园如画。近年来盱眙小龙虾声名远播,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美食,大快朵颐又成为前往淮安旅游的热门项目。
文化
美食文化
淮扬菜
淮安与扬州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江总书记宴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
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淮”是以淮菜为代表,淮扬菜系中又以扬州菜为代表。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扬州都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传统。而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淮安、扬州、镇江三地位于长江南北,淮扬紧挨京杭大运河,从地理上看是连接南北西东的重要交通枢纽,且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淮安、扬州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相当繁华,当时的淮安地区(即淮安府)、扬州地区不仅仅是文化交流上的发达,更可以理解为淮安、扬州在那个时候便已是消费集中地带!从文献记载中淮扬菜的闻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安以及扬州的文化交流发展、鼎盛过程一样,历唐、清两个时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颠峰,借势于两代皇帝的频频南巡期间缕缕逗留淮安、扬州。到乾隆年间,淮扬菜系已经成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
淮安菜
明清时期,淮扬宴席的发展形成一个高潮。明万历年间《淮安府志》记载:“淮安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这“制度”之中,就包括饮宴规格、规矩。清代康熙年间的《淮安府志》中则记载:“涉江以北,宴会珍错之盛,淮安(即当时淮安府治山阳县,今楚州)为最。民间或延贵客,陈设方丈,伎乐杂陈,珍氏百味,一筵费数金。”乾隆、嘉庆年间,有关淮扬宴席的记载更多。
西汉辞赋大家枚乘(现江苏淮安楚州)。他的代表作《七发》中有一段劝楚太子品尝美食的文字,盛赞家乡江淮一带的食馔为“天下之至美”:雏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饭。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伊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膈,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脍。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饭大啜,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一生喜食家乡淮扬菜,时刻关心淮扬菜饮食文化的发展。解放后,周恩来住进中南海西花厅,仍然保持战争年代简朴的饮食习惯:菜肴多是淮扬菜,一般以素菜为主。荤菜原料主要是鱼、肉、虾,鸡吃得很少,据说容易“上火”。曾在周恩来家中执厨的安振常师傅介绍说,周恩来喜欢吃的淮扬菜肴、面点有:平桥豆腐、青菜炒香菇、拌脆鳝(相当于软兜长鱼)、番茄鱼片、鲤鱼萝卜汤、红烧狮子头、芥菜春卷、淮安文楼汤包等。
最佳旅游时间
到淮安旅游最好是选择春秋两季。淮安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12月下旬至2月中旬气温最低,7月中旬至8月上旬气温最高,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雨季,气温不太高,但降雨频繁。如果您是小龙虾的狂热爱好者,每年9月的盱眙龙虾节则是前往淮安的最佳时机。
博里农民画
地区:淮安市博里镇
源流:从解放前的信手涂鸦到解放后的纸上作画,到1980年博里农民画创作组的成立,博里农民画所经历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却已享誉海内外,这些朴实的农民画作先后被中国美术馆、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等收藏。而1991年所获得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的殊荣,更证明了博里农民画的价值。
题材:多以农村生活为主。
名作:《冬季农运会》、《农民小世界》、《办嫁妆》、《苏北豆腐香》
代表人物:朱震国、潘宇、张国平、周俊生、孙秉中、周文作等。
特点:将独具当地特色的剪纸、刺绣技法融于农民画的创作中,使图案更具观赏性。而多以农村生活为主题的博里农民画,通过朴实的画法,生动地再现了农村生活的乐趣,乡土气息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