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卫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背倚漫漫黄沙,前又有黄河流经,既得灌溉之利;加上当地卓绝的治沙成果,造就了中卫沙海绿洲、浪漫沙都的美名。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的沙坡头是中卫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诗人王维在这里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此外,境内还有以丹霞地貌著称的寺口子景区,景色险幽奇绝。

    中卫还有“黄河古城”之称。宏伟的中卫高庙建筑曲回紧凑,是三教合一的代表作品。石空大佛寺、鼓楼、海原清真大寺、九彩坪拱北等多处古迹名胜,既具有不同民族的鲜明特色,又展示着中卫灿烂的古代文明。

    黄河的滋润,使这片沙海中的土地可以出产美味的中卫大米。宁夏传统特产、滋补佳品枸杞盛产于中卫,因此这里又有“枸杞之都”的称号。还有酸甜美味的治沙功臣沙棘、甘甜优质的硒砂瓜、开胃止咳的香水梨,甘甜细致的金丝枣等特产,不可错过。

最佳旅游时间

沙坡头  羊皮筏子   最佳旅游时间:夏季、秋季。

    中卫地处宁夏中西部,深入大陆内部,西邻甘肃,北接内蒙,处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由于西北部紧贴腾格里沙漠,属于具有沙漠性特征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卫日照充足,降水偏少。春季气候寒冷干燥,风沙猛烈;夏季干旱炎热,昼夜温差大;秋季微寒,温度适中;冬季寒冷。

    中卫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是在沙漠、山中或黄河边,冬春季会比较寒冷,黄河封冻,且春季风沙较大,不适合出行。夏秋季节气候较温和,适合出游。夏季不但可以在沙坡头尽情享受乘坐羊皮筏子漂流黄河的惬意,而且可以品尝到当地一些夏季特有的解暑小吃。因中卫气候干燥,出行应备足饮用水,注意防暑降温;昼夜温差较大,夜间有可能须添加衣物。

治沙名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描绘的就是宁夏中卫沙坡头的风景。沙坡头旅游区位于中国腾格里沙漠与黄河的交汇处有“世界垄断性的旅游资源”之称,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卫治沙  麦草方格固沙法    沙坡头之所以成为旅游胜地,除了独有的景色外,更重要的是治沙之功。这里有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横贯大西北的交通命脉包兰铁路从沙海中穿过。为保证铁路通行,1956年至今,中卫人民和治沙工作者一道创造了“麦草方格固沙法”,成功地栽植了多种沙生植物。一张张巨网般的草方格克制住了流沙的漫延,使铁路两边形成了两道绿色的屏障,有效地控制了沙害的侵扰,使包兰铁路自一九五八年通车以来畅通无阻,“铁龙越沙”成为当地一景。这被世界公认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1994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环保500佳”之一。

    如今,沙坡头已经成为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于一处的5A级旅游区。九曲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S型的大弯,使沙坡头既具西北大漠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目前这里已经开发出许多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如黄河漂流、沙漠探险、治沙成果展等等。

枸杞之都

中卫  万亩枸杞观光园    枸杞,其果谓“枸杞子”,是宁夏最著名的特产之一。宁夏中卫的中宁县是中国枸杞的故乡,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卫枸杞甲天下”的美誉。

    中宁栽培枸杞已有600多年历史,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水土光热条件,使这里出产的枸杞品质上乘。早在公元1501年(明弘治十四年),中宁枸杞就被列为贡品上贡朝廷,史书中记载“枸杞,宁安堡(中宁县)产者极佳,红大肉厚,家家种植”。建国之初,中宁枸杞即为国家出口创汇产品。目前,中宁仍为全国最大的枸杞生产基地。

    近年来,中卫的种植科研人员对宁夏枸杞进行了深度利用,开发出鲜枸杞颗粒冲剂、枸杞泡腾片、枸杞水晶软糖、枸杞茶、枸杞菜、枸杞酒、枸杞饮料等10多种独特深加工产品,并且形成了“宁夏红”、“杞乡春”、“西部阳光”等10多个枸杞知名品牌。此外,中卫还建立了万亩枸杞观光园,使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枸杞,甚至亲手采摘。

枸杞小资料
    宁夏枸杞通常年开花两次,夏采者称“夏果”,秋采者谓“秋果”。鲜枸杞子色泽艳红,似纺锤形,状如枣核。经传统工艺加工后,干枸杞子久贮不腐。枸杞子的服法有四种:一是可鲜食,新摘的枸杞子晶莹红润,汁浓充盈,嘴嚼味甘润口;二是将枸杞子单独或加入复方遵医嘱煎服;三是置酒中浸泡供饮;四是将枸杞子烹调入菜肴。

拱北

中卫  九彩坪拱北    拱北是中国伊斯兰教先贤陵墓建筑称谓,为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拱形建筑物或圆拱形墓亭。原为流行于阿拉伯、波斯及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建筑形式,后专指苏菲派在其谢赫、圣裔、先贤坟墓上建造的供人瞻仰拜谒的圆拱形建筑物。中国内地穆斯林把这类坟墓称为“拱北”,以区别于一般坟墓,以示对先贤、圣者的尊崇。

    元代以前,来华的伊斯兰教传教师的墓庐多为圆拱形建筑,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著名的有广州宛葛思的响坟、泉州的先贤墓、扬州的普哈丁墓等。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其建筑形式已与明清时的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除墓庐多用阿拉伯建筑圆拱墓盖形式外,附设的礼拜殿、坐静室、诵经堂和居室等建筑多为中国庭院式建筑形式。现代以来,拱北多建有六角形重檐塔楼,雕梁画栋,底层墙壁为砖雕图案,镌刻有《古兰经》文和植物花卉。

    历史上较大的拱北有四川阆中“久照亭”、宁夏金积洪乐府拱北、中卫九彩坪拱北、固原二十里铺拱北,甘肃张家川宣化岗拱北、兰州大拱北、灵明堂拱北,青海后子河拱北等。拱北不但是教众纪念先贤的拜谒之地,也是传教、管理教坊、行教及举行重大宗教活动的中心。这些拱北的教务,一般都由墓主的继承人或亲属主持管理。还设有拱北管理机构,并由专人负责接待教民,组织宗教活动,维护陵墓等。

沙漠瓜果

    宁夏中卫市环香山地区,海拔1700米左右,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10.5倍,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寸草难生,沙砾遍地,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然而这里却种植出了著名的优质西瓜“硒砂瓜”以及甜瓜。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硒砂瓜成为特供奥运餐桌的“奥运西瓜”。

    中卫日照充足,干旱少雨,是宁夏中部典型的干旱带,这种西瓜就是在极其干旱的条件下用特殊旱作模式培育出来的,因而含糖量高,易储存,是中卫市群众的创造,在中卫地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种植硒砂瓜,首先要在干旱的山坡地上覆盖一层碎砂石,然后再种上地膜西瓜。碎砂石既可以蓄水、保温,又可以避免水蚀风蚀、水土流失。而且还富含多种矿物质,历经逐年风化,营养成分通过雨水冲刷渗入泥土中,被西瓜根系吸收,结出的西瓜富含硒元素,有益健康,因而得名 “硒砂瓜”。

羊皮筏子

中卫  沙坡头  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载工具,古称“革船”,当地人俗称“排子”,划“排子”的人叫“排子匠”。羊皮筏子曾是黄河上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古老的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在沙坡头乘坐羊皮筏子是近距离接触黄河、领略西部黄河风情的绝好体验。

    羊皮筏子是由十多个羊皮“浑脱”并排绷在木架杆上制作而成的气囊“船”。浑脱是将羊杀死以后,把囫囵羊皮剥下来,经过多道工序处理后,扎口充气而成的皮胎,看上去像浑圆气鼓的圆筒。筏面是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型的木框子,再横向绑上数根木条,之后把浑脱顺次扎在木条下面,羊皮筏子就制成了。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航行,而且浑脱与架杆用绳索相绷连接,捆上取下十分方便,所有部件都能拆开之后携带。

    各地羊皮筏子的大小不一。宁夏中卫沙坡头的羊皮筏子一般为十四只皮胎,能载四个人。目前,羊皮筏子已入选宁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