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初看到“汕尾”的名字,人们往往会认为它是和汕头有地理上的首尾之分,其实不然。汕尾原名“汕美”,因“汕”的意思是海滩的高处,而这里又以美丽滨海风光著称,故得名“汕美”,“美”与“尾”谐音,后来就把“汕美”叫做汕尾。
       美丽的自然风光、旖旎的滨海风情是汕尾旅游的最大亮点。市区内海滩广布、海水湛蓝,蜿蜒的红海湾、银龙湾潮水平静、沙滩柔软,是天然的海滨浴场,一年四季,来此嬉戏赶海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在这里不但可以体验水上飞车、水炮等娱乐活动,还能见到海上冲浪、帆板的精彩表演,休闲娱乐的同时尽情的享受阳光沙滩,十分舒爽惬意。
       汕尾的名胜古迹众多,其中以凤山祖庙、清云山定光寺、玄武山元山寺最为著名,宏伟的建筑、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底蕴使它们成为粤东地区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方饭亭、待渡山等南宋遗迹留存至今,记录了一个朝代的衰落、覆灭。海陆丰地区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摇篮之一,周恩来、彭湃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生活、战斗,留下了红宫、红场等众多革命遗迹,供后人缅怀。

文化

海陆丰戏剧文化
      海陆丰(海丰县与陆丰市的统称)至今仍保留着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竹马戏、皮影戏等多个剧种。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由海运传入海陆丰,分为文戏和武戏,共有2500多个剧本。文戏包括曲戏、昆戏和杂调;武戏包括大传、小传和杂出。现存的文戏剧本资料有200余出,其中有36出“拿手戏”(俗称“三十六单头”)。武戏的剧本资料约有2300多个。
      白字戏,海陆丰也称之为“白字仔”,潮汕又称为“南下白字”。白字戏,是由浙江传入福建、潮州,后又渗透了闽南方言,成为闽南语系的一种地方戏。白字戏根据内容和情节的不同,剧目有大锣戏和小锣戏之分,此外还有科白戏和武戏。小锣戏包括正板小锣戏、反线小锣戏和小调戏。大锣戏以演正剧、悲剧为主,风格雍容华贵,艺人叫“锣经戏”。大锣戏和小锣戏都属文戏,以大锣戏居多。白字戏以演文戏为主,其表演有生活气息,做工细致,行业唱腔有帮腔特点,形式颇为丰富,曲词多衬字。   
      西秦戏源自秦腔,即琴腔、甘肃腔。西秦戏主要声腔是正线和西皮、二黄,还有小调与少量昆腔。西秦戏以正线为本腔,其剧目占全部剧目的三分之一以上。西秦戏在流传过程中,大大发展与丰富了提纲戏(即纯科白或科白夹唱的剧目)。由于提纲戏是以大唢呐和大锣、大鼓、大钹等吹击乐伴奏的,既适应城乡广场的演出,又迎合群众做社戏和喜庆戏时崇尚热闹的要求。西秦戏传入海陆丰,还有多种说法:一个说法是,明代万历年间,陕西陇右(今甘肃天水)有位刘天虞(与同代戏剧家汤显祖是攀友),到广州做官,带3个西秦腔班子,经过江西流人粤东、闽南、台北一带,后来在海陆丰扎根,并与海陆丰民间艺术和语言结合,逐渐游离于西秦腔而自立门户,形成现在的西秦戏;还有一个说法是明代崇桢年间,甘肃一带的李自成败军沿闽赣边界进入广东之后,败军中一些陕甘艺人在海陆丰聚班演戏所流传下来的。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的3-4月份或者10-12月份是到汕尾旅游的最佳时间。此时来到汕尾,无论是游览莲花山旅游风景区、玄武山(元山寺)、待渡山(甲秀楼)等风景名胜,还是体验红海湾、龟龄岛等海岛风情,温暖宜人气候都会令人倍感舒适惬意。
        凤山祖庙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妈祖祭祀胜地,每年元宵佳节或农历3月23日妈祖诞辰日,都会有盛大的妈祖祭祀活动,在粤东地区享有盛誉,独特的民俗文化不容错过。
        汕尾的气候季节变化很小,常年温暖湿润,平均气温为22℃左右。由于受海洋影响,汕尾降雨量大,特别是每年的4-9月份,降雨十分集中,容易产生洪涝灾害。夏秋季节,汕尾极易受台风袭击,狂风暴雨对人们生活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