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旅游指南
简介
喀什(喀什噶尔的简称,意为玉石般的地方)是中国最西段的一座城市,东望塔里木盆地,西倚帕米尔高原。早在2100余年前,这里是丝绸之路中国段内南、北两道在西段的总汇点,是中国对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枢纽与门户之地。
千百年来,喀什一直是天山以南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喀什自然风光奇特、人文景观众多,民族色彩浓郁,是南疆最重要的旅游地区。“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
喀什的北面是平原和一串低矮的丘陵,西南方是帕米尔高原,在市内天气好的时候往往能看到远处发光的冰山。
喀什的老街上,中午时分弥漫着茴香和干果的气味。在街边,顾客们喝着酸奶子和茶水,这种维吾尔人的砖茶,甘甜中略带胡椒和生姜味,都是加了香料的。
在喀什老城,对称、牢固而繁复的平台沐浴着阳光,把影子投射在路面上,白胡子老头们在香料的气味中饮茶。老城如同多层互相折射的房屋叠在一起,就像一本贴在石头上的图片集,原封不动保存到今天---和金子、羊皮纸一样古老。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喀什被认为是中亚的首都,对它的神秘面貌的探视一度成为欧洲东方学者的主要目标之一。每个时期的旅行者中,都有人描述它所具有的《一千零一夜》的氛围。在今天中亚的任何地方,也许人们再也不会发现像喀什这样,仍然保存着中世纪风格的城市。也许在新疆其他地方存在过这样的城市,但是都已经在现代社会面前崩溃了,即使是喀什,也开始这这种力量面前变得日渐脆弱。
喀什有两座城,一座是老城,一座是新城。老城的主要街道几乎是通向艾提尕尔清真寺,星期五早晨,人们能听到寺中买增(宗教职务)站在宣礼塔上,召唤教徒做礼拜的声音在黎明的空气中震颤,飘过原野。
文化
维吾尔风俗
喀什市是以维吾尔族为主要居民的古老城市,民族特色浓郁,在整个新疆地区最具代表性。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因此服饰、饮食、居住、礼仪、婚俗、丧葬等均受其影响。
服饰:维吾尔族的服饰多样而美观,具有独特的风格。男子多在衬衣外面穿右衽斜领、无钮扣、长及膝盖的袷袢(长袍),腰系方形长带,带中可存放零星物件。妇女喜穿色彩鲜艳、有领无衽、从头上套着穿的衣裙。男女老幼都喜戴绣工精致的四楞小花帽,爱穿长统皮靴。未婚少女梳有七八条或十多条小辫,以长为美。宗教职业者多用长的白布缠头。
饮食:饮食方面,以面食为主。日常食品有烤馕、拉面、抓饭、包子、汤面、曲曲等。喜食牛羊肉。瓜果是维吾尔族群众生活中的必须品。还喜欢喝奶茶和红茶,喜好饮酒。
居住:维吾尔人居住的房屋,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顶方形平房,上开天窗,房顶可做晒台或乘凉。维吾尔人喜簇居,村落中 ,沟渠纵横 ,果木成荫。住宅多自成院 落,院内宅旁遍植花草,栽培桃、杏、梨、葡萄、无花果等。室内砌土坑,墙上挂壁毯,还开有大小不等的壁橱,饰以各种花纹图案。
礼仪: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崇尚礼仪的民族。家里来了客人,即使过去素不相识,也能热情接待。亲友相见,握手问候。
歌舞之乡
喀什被称为“歌舞之乡”,一千年前喀什歌舞就传到了中原,隋唐时代,喀什的音乐和舞蹈誉满长安。现在,喀什的民族歌舞更是独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乐舞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能歌善舞是维吾尔族人的天性,他们无论男女老幼,情之所动,兴之所至,都会翩翩起舞,引吭高歌。维吾尔族舞蹈有的质朴短小,富有乡土气息;有的规模宏大,具有现代色彩;有的以粗犷豪放、鲜明跳跃见长,有的以浓郁雍容、深沉悠长显胜。
驰名中外的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集维吾尔音乐之大成,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维吾尔舞蹈有流行广泛、自由多变的“喀什赛乃姆”,还有“刀郎舞”、“萨玛舞”及“麦西来甫”等。
最佳旅游时间
喀什的最佳旅游时间是每年的8、9、10月,此时,气候温和,瓜果成熟,极适宜观光度假,且可以大饱口福。喀拉库勒湖也在这个季节最美,适合徒步旅游。
红其拉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那里竖有中国国界的界碑。由于气候恶劣,只在每年的5月-10月期间开放。
此外,在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开斋节(又名肉孜节,回历9月底)和古尔邦节(回历12月10日)期间,艾提尕尔清真寺会有盛大的朝拜活动,届时,会有成千上万的穆斯林聚集在寺外的广场上做礼拜及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场面隆重而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