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5-07-30浏览:498次
大灰厂西站下车后,一路寻访,终于寻得石佛村的踪迹,却是一片荒凉。周围采石场工作的老乡说,石佛村已经拆迁了。若是要去看石佛,沿着古道走便可以,古道的入口处有一棵显眼的大树。
循着老乡指引的方向,几经辗转,才在群山乱石与废墟颓圮间发现了这棵古树。
这条自卢沟桥至潭柘寺间的芦潭古道竟清晰了起来。虽然如今石佛村已废,但自建国以来世代居住在此的村民们守护着这条从村中穿行而过的古道。
沿着古道前行,不远处就是石佛村的摩崖造像群。在石佛村的东面山崖上,坐西朝东,现存造像17龛19佛,圆雕造像1尊,是北京惟一一处大规模摩崖造像群。
石佛村摩崖造像群到目前为止发现了5条题刻文字。关于造像年代,大约从明代天顺年间开始雕凿,直至嘉靖八年完成,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
细细观察石壁上的佛像端庄秀丽,造型各异,比例匀称,雕刻技法娴熟精湛,独具特色,是历史学家们研究明代佛教雕刻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藏于深山之中的石佛幸免于战火的摧残,更幸存于文革的动乱。文革时期村民们为保护这些赐予他们村名的石佛,将和好的泥土涂抹在石壁上盖住佛像,才使它们得以完好的留存至今。
历经千百年的古道两侧辅以现代的水泥砖石路面。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石佛村中的这段古道,成为了门头沟地区京西古道中最具特色且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
出了石佛村,便只剩下了古道和石缝间丛生的杂草。这荒山、废村与古道竟在片绿意盎然的点缀下变成了一道美丽的山野风景。
据说,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到戒台寺进香时,走的就是这条古道,当地人称之为御道。
芦潭古道石佛村段的尽头就是位于戒台寺东约500米处的戒台寺石牌坊。这座仿木彩绘石牌坊很是罕见,采用汉白玉石料錾雕,两柱单间一层楼,庑殿顶,其上的彩色绘饰仍依稀可见。
石牌坊背面横匾上刻有“大明万历二十七年”的字样,距今已有400年多的历史。遥想当年去往戒台寺进香的香客们往来于此,络绎不绝,就从这座石牌坊下走过。
石牌坊两侧的还雕有两位法相庄严的护法力士,也算是这石牌坊的独到之处了。
依靠当地人的指引,走向石牌坊旁边山丘上的一条水泥小路,听说可以抄近路直通戒台寺。告别芦潭古道上的石佛村,踏上了去往戒台寺的旅程。茂密的山林之间,隐去热烈的阳光,向佛而去心清净,自然是一身清凉。
评论